5G時代腳步漸近,業界乃至整個社會對于5G的關注與熱情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。站在新時代的入口展望未來,它不僅是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變革,更將作為關鍵基礎設施擔負起使能其他行業數字化的重任,驅動一個萬物感知、萬物互聯、萬物智能的智能社會的到來。而隨著5G的推廣與普及,將會涌現出無數新的應用、新的商業模式,甚至催生新的產業。
“5G的成功歸根結底建立在生態鏈成功的基礎上,革命性技術和革命性應用的結合將是關鍵?!币源藶殚_場白,出席完一場國際會議剛剛歸國的華為Fellow、無線CTO童文與C114分享了華為對5G目標網絡與關鍵技術的洞察、對5G產業化發展的思考,及其在5G領域的布局與進展。
他指出,華為在5G產業化的過程中,倡導統一標準、全頻接入、全球協同三大發展戰略。在引領5G技術創新、確保標準和架構競爭力的同時,致力于以開放的態度和全球化視野加強與各界的合作,推進全球統一標準制定,進而促進全球協同頻譜生態的構建。
5G目標網絡解讀
到2017年底,5G NR第一個版本第一階段的協議就將完成,相關的技術測試、網絡驗證也已紛紛開啟。當前正值5G發展歷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,對于目標網絡的進一步明晰將對5G的最終實現起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早在幾年前業界對5G認知仍極為模糊之時,華為就率先從時延、吞吐率及聯接數三個維度提出了5G需要實現的網絡性能——分別對應1、10、100,即1ms的時延、10Gbps的用戶速率和100個billion也就是1000億的聯接。
在童文看來,5G目標網絡可以從頻譜、基站、無線接入網、核心網和應用4個層面作分析。從最頂層的頻譜來看,5G的啟動頻譜應選擇在全球性的低頻(6GHz以下)上,并補充以高頻(6GHz以上)技術,擁有充沛帶寬和全網覆蓋傳播條件的3.5GHz(C-Band)是最好的選擇,“中國的決策起到了燈塔型的作用”。
基站實現上,5G將實現芯片技術、空口技術、算法的更新換代和射頻技術的全面提升。其中,5G空口技術亦由兩部分組成,一部分通過現有技術演進實現,包括大規模天線技術和全雙工等;另外一部分是針對5G需求而提出的革命性新技術,被華為稱之為5G新空口。在2015年3月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,華為就已面向業界首發了全套新空口技術框架,利用一套空口靈活適配各類業務,關鍵技術組件包括SCMA、Filter-OFDM及膾炙人口的Polar Code。
無線接入網層面,邊緣的云技術和傳統無線空口信號處理在5G時代將融合起來,C-RAN是可能的架構轉變方向——在C-RAN架構下,大部分基帶處理被集中和聚合,用來支持大量的分布式無線節點,相比獨立的基站集群帶來顯著的性能和經濟效益增長。華為還提出了以用戶為中心的No Cell的無線接入網創新架構,突破了用戶與Cell綁定的傳統架構,聯合優選多個物理小區鏈路隨時隨地適配用戶體驗,有效提升有用信號、降低信號衰落和干擾;同時因上層邏輯小區唯一識別,可成功規避小區間切換,為實現5G超密度網路架構奠定了基礎。
此外,5G核心網將全面虛擬化(NFV),基于云架構實現資源按需分配、支持更靈活的網絡開放和應用創新,并與當前的3G、4G核心網實現無縫集成。
使能全行業數字化
5G將為普通消費者帶來革命性的體驗提升和更加豐富多彩的應用;更重要的是,它將以往移動通信以人為核心的聯接延伸向萬物互聯,成為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技術,其影響將遠遠超出ICT范疇。
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《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》,預計到2030年,5G直接經濟產出將達到6.3萬億元,經濟增加值2.9萬億元,并提供800萬個就業機會。同時,5G將使能“中國制造2025”的實現,真正讓中國制造成為“中國智造”;在全球范圍,預計到2025年將產生100億的智能工廠聯接。
IHS在年初發布的報告中亦預測稱,到2035年,5G將在全球創造12.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;而僅5G價值鏈就將創造3.5萬億美元產出,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;5G價值鏈平均每年將投入2000億美元,持續拓展并增強網絡和商業應用基礎設施中的5G技術;2020年至2035年間,5G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的貢獻預計將相當于一個與印度同等規模的經濟體。
“端到端的網絡切片將是實現5G使能全行業數字化愿景的支柱型技術,也是與4G斷代的分水嶺,業界應該投入更多關注?!蓖南駽114解讀說,ITU定義了5G三個應用場景,每個場景背后都對應著非常廣泛的行業應用。針對每個行業應用建設一張獨立的網絡顯然既不經濟也不現實,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張物理網絡支持多個邏輯切片,每個切片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自治子系統。
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于,未來的業務和商業模式創新需要大量嘗試,但傳統的電信網絡往往需要論證數年之久才能投資上馬。基于端到端網絡切片技術,運營商就可以按需生成或撤銷邏輯切片,從而實現更快的網絡定制、試錯,以及實時的調優、改進。
據介紹,在北京懷柔的IMT-2020(5G)技術研發試驗第二階段測試中,華為率先完成了5G端到端的切片技術的驗證,以網絡切片同時使能多種業務,實現超大連聯接、超大帶寬和高可靠性低時延聯接。不僅測試結果最優,同時也遠超ITU對5G定義的要求。
引領5G技術創新與產業合作
作為技術提供者,主要的通信廠商都在加緊布局5G。在其中,在5G發展上定位于構造者、倡導者與使能者的華為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早在2009年,華為就已開始了對5G的研究,并于2013宣布了6億美元的研究投資(其中不包括產品研發投資),從早期的基礎研究、場景需求設計、概念驗證到新技術的研發,均作出了巨大貢獻。目前為止,這家公司已在法國、美國、加拿大、德國、俄羅斯、瑞典、成都、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杭州等地設立了11個5G研究中心,投入上千位專家專職進行5G研究。
根據此前發布的時間表,在2018年之前,華為將致力于5G研究及創新,推動標準的制定;2018年,將率先與合作伙伴聯合開通5G試商用網絡;2019年,推動產業鏈完善并完成互聯互通測試;2020年,支持第一輪5G商用。
“我們在業界一直領先扇區吞吐量、單個終端速率等多項紀錄,在外場驗證上亦全球領先。”童文表示,在2016年結束的IMT-2020(5G)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和今年6月的IMT-2020(5G)峰會第二階段測試成果匯報中,華為均率先完成相關測試內容并取得領先成果。在海外,華為亦是歐盟Horizon 2020框架5G旗艦項目5G-PPP的創始人,牽頭并完成了7個其中核心工作組的研究與運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受限于手機與基站側的功率和通道數不平衡,手機到基站的上行覆蓋半徑將嚴重制約3.5GHz網絡的邊緣用戶體驗;而以往行業所有的技術創新都是按照單頻段進行設計的,難以從本質上解決上下行覆蓋不平衡的難題。華為今年年初與產業界伙伴提出5G的上下行解耦方案,打破了上下行綁定于同一頻段的傳統限制,以較低的LTE 1.8GHz等頻段承載部分5G 3.5GHz上行,從而最大化頻譜資源利用率、大幅提升網絡覆蓋,方案了得到行業的廣泛支持。目前,3GPP已經將上下行解耦的協議納入R15版本,這也是5G標準在領先性和靈活性方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。
與此同時,華為亦積極推動5G產業合作和生態建設,以形成良好的產業環境、加快商業模式創新。目前,這家公司已經與全球30多家領先運營商就5G研究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(MoU),覆蓋了全部主要市場。比如在國內與移動、電信、聯通三大運營商,在歐洲與德國電信、沃達豐、西班牙電信,在日本與DoCoMo、軟銀,在韓國與LG U+,在北美與TELUS。
“很多行業和通信行業隔山隔水,將之納入到5G應用范疇并非易事,我們如今所做的很重要一點就是激發垂直行業玩家的主觀能動性?!蓖募殧档溃?016年9月,華為在慕尼黑聯合友商和寶馬、奧迪、大眾等發起了5GAA,共同推動5G和汽車產業的結合;今年2月,又與德國航空航天中心(DLR)進行了5G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;在2017年6月的世界移動大會·上海期間,華為與上汽集團、中國移動共同完成基于5G網絡的遠程駕駛外場測試,并簽署C-V2X三方合作協議。此外,在5G的萌芽期,這家公司還組織了5G@Canada、5G@Europe、5G@Asia系列高峰會議和圓桌論壇,與來自通信設備商、運營商以及垂直行業伙伴共同研討5G趨勢和產業發展。